汽車頭條App
汽車頭條公眾號
當前位置: 首頁 正文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套用在雷諾和日產身上再合適不過。
歷經百年的汽車行業發展,車企們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微妙。無論是演繹抱團取暖的互相牽絆,亦或是上演你來我往的層層戲碼,都逃不開利益二字。談及全球范圍內,最為典型的跨車企集團合作的聯盟,無疑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
然而為了各自的利益,這個聯盟一度處于分崩離析的邊緣。而就在今年,關系拉扯最為嚴重的雷諾和日產終于又再次選擇攜手向前。
就在7月26日,雷諾和日產正式宣布,雙方就2月6日簽署的約束性框架協議完成最終協議。而協議中規定的預期交易將受制于監管機構批準等先決條件的約束,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這意味著,歷經數年拉鋸戰的雙方選擇放下心結,打算開始共同發力了。一方面,日產終于在這場不對等的關系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權利。另一方面,雷諾也為自己的電動化轉型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對等持股,彼此讓步
“最終協議的簽署開啟了聯盟合作新篇章。 該協議不僅加強了我們長期以來的合作伙伴關系,也將實現各聯盟成員的價值最大化。同時,這也為平衡、公平、有效的治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事實上,無論是對于雷諾還是日產,雙方能夠走上談判桌,簽署最終協議這條路走得不易,畢竟這是一道歷史難題。
早在上個世紀末,時任雷諾集團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曾幫助深陷泥潭中的日產。在他帶領下,不僅幫助日產擺脫了亞洲金融危機,還促生了雙方的聯盟關系,但這份協議卻是不對等的,因為雷諾持有日產日產43.3%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且沒有投票權。
隨著接下來日產在銷量上逐漸趕超雷諾,以及雷諾與吉利在燃油車業務的往來,讓日產與雷諾之間的隔閡終于爆發。說白了,雙方關系開始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盈利后的日產在銷量上遠遠高于雷諾,但受制于股權配置,錢基本都被雷諾拿走了。
從2016年到2023年,近七年的極限拉扯終于迎來轉機。先是在1月30日,雙方達成協議,雷諾同意把在日產汽車的持股比例從43%降至15%,日產和雷諾將保留15%的交叉持股。雷諾將把28.4%的日產股份轉讓給一家法國信托機構,在股份被出售之前,經濟權利(股息和股份出售收益)仍將完全歸雷諾所有。
到了2月6日,雙方又簽署了一份具有約束力的框架協議,在原有基礎上,明確了聯盟成員之間將在三方面展開合作:在拉丁美洲、印度和歐洲投資高價值運營項目;通過合作伙伴可以參與的新舉措提高戰略敏捷性;重新平衡雷諾-日產交叉持股機制,加強聯盟治理。
而本次完成的最終協議,則意味著雙方長達數年的拉扯終于結束。當然,這份協議還進一步做了補充。比如:雷諾和日產已宣布將通過新的投資和車型投放,深耕印度市場;通過對各合作伙伴的項目進行投資與合作,探索電驅化和低排放技術方面的既有戰略;日產將向雷諾旗下電動汽車和軟件部門“Ampere”投資6億歐元,并獲得董事會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雷諾集團和日產汽車簽署了新的聯盟協議,將取代現有的聯盟協議(即《重述聯盟主協議》、《聯盟股權參股協議》和2019年3月12日的《諒解備忘錄》)。
正如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所說:“在如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這些協議讓我們獲得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的戰略敏捷性?!?/p>
新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翻看歷史,日產和雷諾之間結構重組一事,早已有跡可循。
從2021年,雷諾發布Renaulution戰略規劃,而后將公司拆分兩大業務板塊:電動車板塊(Ampere)和內燃機板塊(Horse);再到去年1月,聯盟發布面向2030年未來的多項共同項目和發展舉措,都試圖在向外界傳遞出這樣的訊息——新能源轉型不利之下,聯盟更應該抱團取暖共同應對挑戰。
從市場角度來看,雷諾和日產都面臨著銷量下滑帶來的困境。雷諾在2022年銷量達到147萬輛,遠遠低于2021年的162萬輛。同期,日產的全球銷量同比下降20.7%至322.5萬輛。
基于此,雷諾在電動化轉型上的力度不可謂不小。上個月,雷諾任命卡·德·梅奧擔任Ampere董事長兼CEO,與此同時,集團董事會還成立了特設委員會,由塞納德擔任主席,負責監督Ampere首次公開募股。據悉,Ampere計劃于今年分拆上市,估值約為100億歐元。
根據規劃,到2025年,雷諾營業利潤率要超過8%,到2030年要超過10%。同時,集團自有現金流在未來三年內平均每年要保持在20億歐元以上,從2026年到2030年平均每年要達到30億歐元以上。
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電動化市場,傳統汽車制造廠商正在加速跑,生怕被競爭對手甩在身后。站在雷諾角度,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除了為了籌備更多資金,還有縮小與Stellantis等競爭對手的差距。
相比于雷諾的提速,日產自身的步調走得更為緩和。尤其是面對中國市場的示弱,日產也表現的有些信心不足,將未來電動車銷量比例從40%下調至35%。
這也導致旗下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日產不得不自力更生,先是在領導層年初任命劉新宇出任東風日產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而后在上海車展上,多次強調“軟件驅動汽車”對于加速電驅化轉型重要性。
也許對于眼下的雷諾和日產而言,與其鷸蚌相爭,不如合作共贏,從而達到1+1>2的效果。
評論 0
作者信息
更多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