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頭條App
汽車頭條公眾號
當前位置: 首頁 正文
2023年過半,轉眼來到畢業季,又有一群畢業生要邁向社會。
后疫情時代下,大環境經濟不景氣,就業人數卻年年創新高,今年已經突破1100萬,就業難上加難,堪稱地獄。應當如何破局?
緊要時刻,比亞迪以“伯樂”的身份出現在大家眼前,關注青年科技人才動向,側面展現比亞迪作為大廠的實力。
比亞迪為何有“人才收割機”的稱號?
面對就業嚴峻的大環境,比亞迪從招聘人數、就業范圍、人才質量全面出發,讓應屆生能夠快速成長。
數據顯示,比亞迪2023年校招總人數高達3.18萬,崗位遍布37個城市,招聘專業覆蓋50個類別,囊括比亞迪電子、汽車、新能源和軌道交通等四大產業布局,讓應屆生“有崗可投”。
保證就業量的同時,也保證了就業人才的高質量,2023年校招屬于研發人員占所有校招人數的80%,碩博占比60%以上,并且通過面授、案例研討、活動拓展、技能比武、項目研討等多種創新培訓與培養方式,持續提升人才競爭力。
針對應屆生培養,比亞迪設置了為期110天的訓練營,針對博士后培養,比亞迪先后已在深圳、重慶兩地設立兩個創新實踐基地、三個工作站,比亞迪堅持“造物先造人”的核心人才發展理念,讓公司與員工互相成就、雙向奔赴。招聘人數之多、就業范圍之廣、人才質量之高,比亞迪的“人才收割機”稱號實至名歸。
續寫傳奇,蓄力共創佳績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比亞迪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導者的驅動力,那么人才就是比亞迪的技術基石。正如王傳福所言:大量研發人員是比亞迪品牌進行顛覆性迭代的保障。
人才,就是比亞迪敢于停產燃油車、專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底氣。除去今年招收的應屆生,比亞迪已經擁有超6.9萬名研發工程師,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4萬項、授權專利超2.8萬項,每天專利申請19件、專利授權15件,獲得專利金獎4項,以技術實力引領科技創新。2022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總額為人民幣202.2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4.77%。
20年來,比亞迪研發投入超過一千億,擁有11個研究院,全面支持人才創新和新技術落地,造就了比亞迪如今的“技術魚池”。
比如,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易四方技術,一套以四電機獨立驅動為核心的動力系統,集成了車輛電子控制、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多種先進技術,從感知、控制、執行三個維度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特性進行了全面重構,拿搭載易四方的仰望U8舉例,新車不光能夠橫著走、水上漂,更能原地掉頭,馬力超過1100馬力,零百速度僅需3.6秒,徹底顛覆以往燃油車的動力系統能力體系。
再比如,專為新能源車打造的云輦系統,包含云輦-C、云輦-A、云輦-P以及云輦-X四套不同特點的車身控制系統。其中,騰勢N7搭載的云輦-A智能空氣車身控制系統(標準版),具備阻尼自適應可調功能,在隨速調節模式下,車身高度跟隨車速的變化進行自適應升降調節,在高速行駛時,車輛降低高度可以增加行駛穩定性,降低風阻,車輛處于靜止狀態時,針對小孩、老人和寵物,騰勢N7能夠自動調整車身高度至最佳,方便上下車。
從刀片電池,到DM技術、e平臺3.0,再到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得益于人才驅動技術創新,比亞迪手里已經握有多個“技術王牌”。
“王牌”造就“冠軍”,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186.3萬輛、同比增長208.6%,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今年上半年狂賣125萬輛,再次證明了全球新能源銷冠的實至名歸。相信隨著新人才的引進,比亞迪在技術領域將再創輝煌、勇攀高峰,和“新生代”續寫新能源傳奇,共創佳績。
大廠實力展現中國實力
有了技術人才的儲備,比亞迪的野心不再局限于中國,而是將目光投向全球,按照王傳福的意思,就是要利用現有的技術、成本、產品、產業鏈等優勢,進一步優化自身品牌形象,引領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全球。
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進入日本、德國等汽車強國市場,以及泰國、巴西等新興市場,運營足跡遍及全球6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城市。出海量單是今年的1-6月,就達7.43萬輛,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海外銷量5.36萬輛,比亞迪全球首款車型BYD ATTO 3,更是獲得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認可。
此外,比亞迪還在最近發布的Brand Finance 2023年度全球汽車品牌100強榜單中,排名第23位,再次獲得中國汽車品牌冠軍的同時,證明了其品牌影響力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認可。
評論 0
作者信息
更多資訊推薦